“妈,我想吃牛肉火锅了!刚好这几天降温,要不咱们明天吃吧。”小柔刚下班回到家,就抱着妈妈的手臂在撒娇。
“牛肉?我前几天听隔壁王阿姨说牛肉吃多了会致癌,要不咱们吃菌菇锅底吧,那个有营养。”妈妈一边织着围巾一遍回答到。
“牛肉怎么会致癌呢?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说法呀,王阿姨不会是被营销号的文章给骗了吧。”小柔质疑地问到。
“哪是什么胡说八道,好像还是那个什么世卫组织说的,说牛肉是致癌物,吃多了容易致癌,听着这么吓人还是少吃点好。”
小柔半信半疑,牛肉是营养价值丰富的肉类,怎么突然就出现了“牛肉致癌”的说法呢?
一、牛肉吃多了会致癌?
牛肉会致癌的说法是红肉致癌衍生而来的,牛肉属于红肉中的一种。
而红肉在2015年被世卫组织列为了2A类致癌物,即在动物实验上证实有致癌作用,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除牛肉外,猪肉、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也属于红肉。
了解牛肉是否会致癌之前,我们先需要对牛肉有足够的了解。
牛肉是个营养价值很丰富的食物,其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都很丰富,可帮助人体补充能量。并且还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摄入后可以提高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对于缓解低血压、贫血均有一定的帮助。
而对于牛肉致癌的说法,小九想说任何不谈剂量的说法都是在“耍流氓”。致癌与否与摄入量和频率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世界癌症基金会曾对红肉的摄入量进行过评估,发现每周摄入500g以下的红肉并不会增加肠癌风险,换算一下就是每天70g左右。
而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日的禽肉类摄入量在40~75g,与这个数值也是相吻合的,只要日常控制红肉的摄入量,并不会导致癌症发生,因此无需过多担心。
二、牛肉冒“绿光”,是变质了吗?
对于牛肉有过观察的人会发现,煮熟的牛肉上会有明显的绿光,怀疑这是变质引起,事实是怎样的呢?
肉是由蛋白质、脂肪以及矿物质等多种成分组成的,不同的成分均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当肉被切割后,其内里的肌纤维也会被切断,形成独特的凹凸结构。在光照射到肉上时,会被反射、分裂、折射,继而让肉上面出现不同的颜色,这个现象又被称之为光栅效应。光栅效应一般会在熟肉上出现,因为肉被煮熟后折射的红色会被吸收所致。
当发现牛肉上出现绿色,只需要转换下角度,颜色就会消失或变化成其它的颜色,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正常食用。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变绿的生肉,生肉变绿往往代表着肉已经变质了。
也就是肉已经被菌斑所污染,继而呈现出异常的绿色。这种绿色不会有金属般的光泽,即便转换角度后颜色也不会改变,且肉上会散发出难闻的异味。
三、红肉VS白肉,哪个对人体更健康?
生活中很多人会拿红肉跟白肉对比,认为白肉会更为健康,毕竟没有被列为致癌物,白肉真的比红肉健康吗?
鸡、鸭、鱼、虾、贝类等食物属于白肉,相较于红肉,白肉肌肉纤维更为细腻,吃起来也会更嫩一些。
而在营养价值方面,白肉内的脂肪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一些海产品内还含有DHA、EPA等营养元素,对于心血管以及血脂健康均有一定好处;红肉内则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铁、磷等元素,是膳食内重要的铁元素来源。
那到底该怎么选呢?
两种肉类内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白肉相对而言脂肪含量更低,对心血管健康更有益。但白肉内的铁元素含量较低,利用率也比红肉低。
对于一些贫血人群而言,建议日常要保持红肉的摄入量,不能只吃白肉。本身没有贫血的人群,日常的肉类摄入则建议以白肉为主。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吃肉最好选择新鲜的,烹饪方式以水煮、清炖为主,减少摄入高温烹饪的肉类,如碳烤、油炸等。
日常摄入肉类的量要有所控制,不能盲目大量摄入肉类。吃肉的同时也别忘了保证果蔬的摄入量,让身体可摄入多样化的营养,避免营养摄入不足。
肉制品对于身体的营养摄入而言很重要,日常不必过分的抗拒红肉,保持适当的摄入量不会威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