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研发了青蒿素药物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这也引发了青蒿素"姓中还是姓西"之争。
2011年获得美国拉斯克医学奖时,屠呦呦的获奖感言是,“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此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不过,不少观点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完全遵循了现代药理学和化学的方法,与中医药关系不大。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海认为,青蒿入药,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记载,如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青蒿以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但真正让青蒿素走向世界并发挥巨大作用的,却是接受西医教育的屠呦呦。无论是从发现思路还是发现过程和方法,都表明青蒿素是西药。葛洪关于青蒿治疗疟疾方法的记载属于经验验证,屠呦呦确定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成分,并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子式、化学性质等属于精细验证。青蒿素的发现,提示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方向。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孔令义则认为,青蒿是中药无疑,而青蒿素以及其衍生物,是经过现代制药工艺提取并进行了结构改造,应该属于西药。临床上有不少类似的药物,比如金菌灵胶囊这种用于抗肿瘤的药物就是从日本的朴菇中提取的生物活性蛋白,但一旦从中提取成分甚至进行成分改造,就跟中医没什么关系。
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陈道峰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其实是中药材的科学化研究,或者说是植物药的科学化研究,这是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之一。其实,将化学药物和中药对立起来没有意义,青蒿素应该属于中西药结合